江西私人老板现金收购一两各类银元
清代陕西“西安省 义兴炉院 足纹银”五十两银锭,面有戳记“方”,重1798克。假银锭则不是这样的,在过去,为了降低成本,作假者要么在白银中搀杂铜、铁、铅等金属,这样,使银锭成降低。有的为了蒙骗过关,在铜铁或铅块的外面用白银裹住,并做成银锭形状。这种里面藏铜、铁等金属的伪银锭虽然重量也在1800克以上,但没有真银锭那样的沉重感。古代银锭表面往往能够看到像螺旋一样的丝纹,这种丝纹由外及里,排列有序。除此之外,古代银锭表面往往微凹。如果纯度低的银水在急剧冷却收缩时,是形成不了丝纹的。
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,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,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,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,受人们触摸、氧化等损伤,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,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,色泽温润。含有黄铜的银色为“七黑八灰九转青,九五成时色还清”,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“七黑八红九带白,九五成时还原色”。
由于我国地域广大,古代交通不便,形成了元宝造形的多样化,主要形状有马蹄形、马鞍形、砝码形、圆形、圆槽形、半圆形、圆锤形、椭圆形、方形、方槽形、条形、腰形等等。按其重量大体可分为大型、中型、小型三种类型。大型多呈马蹄形和方槽形,重量在1800-1900克上下,成在98%左右;中型多呈圆形和马蹄形,重量在300-400克上下,成在98%左右;小型多呈椭圆形、方形、马鞍形和腰形,重量在160-200克上下,成在95%左右。另外还有重量、成不等的名种小锭。元宝面上铭文有:州名、银号名、银匠姓名、重量、年号、月份或地丁、茶课、盐课、海关、津贴、厘金、杂款、汇票、捐输等税银的印记。并有多种多样的喜庆吉语银,如福、禄、寿、禧、财等。
中国货币史上正式以白银作为交易货币是在汉武帝元狩四年(公元前前119年),武帝为抑制豪门大族的巧取豪夺和求得文景盛世再现,于是币制,采用了“白金三品”币作为国货。“白金”的面值分三等,圆形的龙币值三千钱;方形的马币值五百钱;椭圆形的龟币值三百钱。而我们所讲的这种“白金”其实就是银锡合金,其中白银的含量比锡少,这种白金货币的流通前后只有二年就被废除。尽管如此,“白金三品”是中国见之于史书的早银币,也是次在币面上铸出图案的银币。嗣后,新朝王莽颁行“宝货制”,也铸过“银货三品”,但只是昙花一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