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上门现金回收四两各类银元
到了金、元时期,白银被更为广泛地使用。金代的“承安宝货”银铤,从一两到十两分为五等,这是我国用法定计数银铸币的开始。元代更进一步确立了白银的货币,公元1260年,世祖忽必烈即位不久,开始铸一批每枚重五十两的银元宝。元宝的名称虽在铜钱上用过,但白银铸的元宝,却是“元朝宝货”的意思,银锭称元宝即从元代开始,以后“元宝”成为固定的代名词。银锭(银元宝)的鉴别 银锭是指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一种块状物,就形制而言,银锭可分为几种:船形、条形、饼形,不同形状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,船形的一般称银锭,条形的一般称银铤,饼形的一般称银饼。因为人们常见的是船形的一种,所以惯上将银铤、银饼和银锭统称为银锭。
有的银锭上铸有“元宝”两个大字,意思是“元朝的宝货”,但后来锭状金银币也都被称为金元宝和银元宝。明朝白银使用更加普遍。到了清朝前期,银两已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,大体可分为四种,大元宝重五十两,中锭重十两,馒头形的小锞重一二两到三五两,散碎的银子称滴珠等,重一两以下。
对银锭进行鉴定,还需要根据形制等一些因素。比如北宋的一个银铤,其含金量0.77%,以现在的标准来说,都可以算作金矿了。但当时提炼技术不够,金子重,这些成分会沉到银铤下面,所以这种银两背面的蜂窝发出泛金的光泽,意味着它不一定的含金量,而且含金量还很高。这些白银货币上面信息量很多,对财税史、金融货币史意义大。银锭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:一类是有关赋、税、解、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,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(当时官银有委托银楼、银炉铸造的情况),都是官锭。另一类铭文为银楼、炉户、公司、银行吉语等银锭,属商银类。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,铸的银锭为私银类。目前私银锭只发现“院院长戴传贤”一人在西康分金炉铸造的几种不同规格的银锭。
自南北朝以后,由于金价昂贵,黄金开始以两为单位。金银货币的形状,有金银锭,金银饼、金银钱等。在唐、宋宫廷中,就藏有大量的金银钱,以“开元通宝”和宋代各种年号为钱文。金章宗承安年间,铸了锭形的“承安宝货”银币。它行使时间虽短,但对中国后世用银影响很大。元朝初年,有的银锭上铸有“元宝”两个大字,意思是“元朝的宝货”,但后来锭状金银币也都被称为金元宝和银元宝。明朝白银使用更加普遍。到了清朝前期,银两已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,大体可分为四种,大元宝重五十两,中锭重十两,馒头形的小锞重一二两到三五两,散碎的银子称滴珠等,重一两以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