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私人老板常期收购四两银元
看银锭造形,汉代银锭的器形为饼状,唐代一般是长方形条状, 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,明代银锭的器形长度较元代变短,而厚度却增加,束腰已较小,两端的弧形消失,周缘增高,是两端更加突出,形成一个双翅,清代、民国大体可分为元宝形、圆型、长方形、正方形、砝码形、牌坊形等几大类。听其声音,听银锭的声音主要是防包壳假锭,对有疑问的银锭,拿另一个银锭敲其锭,若有空心声或破声应是包壳银锭。看银锭成型情况,现在制假银锭,往往工艺与过去不一致,因此,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如果不是真银制假那更不相同。目前市面上银锭造假的方式五花八门,主要归类就是减低银的成和重量两种。细分后,一是用铅锡,其表面呈青黑,收藏者还比较容易辨认;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,外表鎏银,体大而轻,手感显然不同;三是灌铅法,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,取出银后灌入铅,再封焊洞口,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留有封焊痕迹,后两种方式需要投资熟手根据手感来辨识,否则则要借助精密仪器来鉴别。
各个时期的银锭具有不同时代的风格,银锭始于汉代,汉代银锭一般呈圆形叫银饼,较为粗糙。唐代除继续沿用汉代圆形银饼外,开始出现长条形银锭。两宋时期银锭外形渐变,两边有束腰,正面四角翘起,两端呈弧形,称束腰型银锭,较唐代要宽厚。元代银锭与宋代大同小异,两端呈弧形,内侧東腰,中间内凹,周缘呈翘起状。明代银锭,出现双翅,而且较高,不大规整。到了清代银锭铸造较规范,边缘清晰,棱角分明,一改过去单一模式,形式更丰富多样。
由于金银锭升值幅度较大,市场上出现了几种赝品。收藏者一定引起重视,上当。一是伪造清代珍贵金锭,具体方法是在白银或铜胎上镀金或包金叶。鉴别时可掂试重量,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物,金锭的份量要重得多,掂在手里有沉重感,太轻的金锭必是伪品;还可采取试硬度法,若用普通金属物在金锭上轻轻划试,一般留下凹痕的是真金,留下划痕的是伪品;稳妥的鉴别方法是滴硝酸。黄金在酸性液体中(如硝酸、稀盐酸等),其颜不变,而假金只要是一触及硝酸,便会失去光泽。
二是伪造明清时期银锭。具体方法是在假银锭中掺铅锡,这种赝品表面呈青黑,较容易辨认;还有在浇铸时将铜块凝在银锭内部,外表鎏银,这种假银锭虽体大而份量轻,手掂也可以辨别;较难识别的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,主要鉴定方法有:从银锭的颜和蜂窝进行辨认,新银锭的颜泛白而生硬,老银锭表面有自然的银锈和包浆,呈现灰白或灰褐,蜂窝排列自然,孔中有金黄的多彩光。老银锭的铭文内容历代不尽相同,因此收藏者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银锭铭文的特点,以便发现破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