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上门现金回收清代各类银元
民间对白银鉴别银色有很多口诀,这里介绍含黄铜和红铜的两个口诀。含有黄铜的银色为“七黑八灰九转青,九五成时色还清”,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“七黑八红九 带白,九五成时还原色”。银锭的成色(即含银量)都基本在95%以上,银锭的颜色除有包浆外,都应是雪白色的发出宝光。因此,民间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白银成 色的总结,对于我们鉴定是否真白银制作的银锭非常适用。
二是伪造明清时期银锭。具体方法是在假银锭中掺铅锡,这种赝品表面呈青黑,较容易辨认;还有在浇铸时将铜块凝在银锭内部,外表鎏银,这种假银锭虽体大而份量轻,手掂也可以辨别;较难识别的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,主要鉴定方法有:从银锭的颜和蜂窝进行辨认,新银锭的颜泛白而生硬,老银锭表面有自然的银锈和包浆,呈现灰白或灰褐,蜂窝排列自然,孔中有金黄的多彩光。老银锭的铭文内容历代不尽相同,因此收藏者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银锭铭文的特点,以便发现破绽。
由于金银锭升值幅度较大,市场上出现了几种赝品。收藏者一定引起重视,上当。一是伪造清代珍贵金锭,具体方法是在白银或铜胎上镀金或包金叶。鉴别时可掂试重量,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物,金锭的份量要重得多,掂在手里有沉重感,太轻的金锭必是伪品;还可采取试硬度法,若用普通金属物在金锭上轻轻划试,一般留下凹痕的是真金,留下划痕的是伪品;稳妥的鉴别方法是滴硝酸。黄金在酸性液体中(如硝酸、稀盐酸等),其颜不变,而假金只要是一触及硝酸,便会失去光泽。
因此,对明及明以前的银锭,看看锭面是否微凹和有无丝纹,就可以知道它的成。清代湖南“光绪三十年 玖月 巴陵县 新盛”五十两龟宝,“巴陵县”地名锭尤为少见。除了看有无丝纹和微凹,银锭底面的气孔或蜂窝也是鉴别手法。由于各种银锭成型时氧的释放,浇铸银水时,气体会在银锭侧面或底部产生了气孔。气孔较深,孔内圆润光亮、有神,说明成高;反之,则成较低。铸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气孔,一般都是口小洞大,深浅不一。伪造的银锭的气孔,口大洞小,深浅均匀,一般较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