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上门现金回收清代各类银元
民间对白银鉴别银色有很多口诀,这里介绍含黄铜和红铜的两个口诀。含有黄铜的银色为“七黑八灰九转青,九五成时色还清”,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“七黑八红九 带白,九五成时还原色”。银锭的成色(即含银量)都基本在95%以上,银锭的颜色除有包浆外,都应是雪白色的发出宝光。因此,民间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白银成 色的总结,对于我们鉴定是否真白银制作的银锭非常适用。
现实的银锭,远没有影视剧里面的银锭雪亮,甚至有一些发黑,因为工艺的问题,大部分的银锭都有杂质,导致几百年以后杂质氧化,银锭的底部出现像蜂窝一样的气孔,整体的颜也较之影视剧里面的银锭更黑一些。了解了银锭在现实中的样子,那么它们的市价又到底怎么样呢?接下来我们看一组来自华夏的数据分析。数据分析可知,贵的上百万的也有,便宜的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贵,几百块就能买到;而大部分银锭的价格,应该是靠近于中间一张图,一万左右至几万不等,再高的其实就算银锭里面稀有的了。影响银锭价格的,除了是否为官银,精美度、含银量、铸造量等,还有重要的莫过于银锭本身的重量了。
中国货币史上正式以白银作为交易货币是在汉武帝元狩四年(公元前前119年),武帝为抑制豪门大族的巧取豪夺和求得文景盛世再现,于是币制,采用了“白金三品”币作为国货。“白金”的面值分三等,圆形的龙币值三千钱;方形的马币值五百钱;椭圆形的龟币值三百钱。而我们所讲的这种“白金”其实就是银锡合金,其中白银的含量比锡少,这种白金货币的流通前后只有二年就被废除。尽管如此,“白金三品”是中国见之于史书的早银币,也是次在币面上铸出图案的银币。嗣后,新朝王莽颁行“宝货制”,也铸过“银货三品”,但只是昙花一现。
由于我国地域广大,古代交通不便,形成了元宝造形的多样化,主要形状有马蹄形、马鞍形、砝码形、圆形、圆槽形、半圆形、圆锤形、椭圆形、方形、方槽形、条形、腰形等等。按其重量大体可分为大型、中型、小型三种类型。大型多呈马蹄形和方槽形,重量在1800-1900克上下,成在98%左右;中型多呈圆形和马蹄形,重量在300-400克上下,成在98%左右;小型多呈椭圆形、方形、马鞍形和腰形,重量在160-200克上下,成在95%左右。另外还有重量、成不等的名种小锭。元宝面上铭文有:州名、银号名、银匠姓名、重量、年号、月份或地丁、茶课、盐课、海关、津贴、厘金、杂款、汇票、捐输等税银的印记。并有多种多样的喜庆吉语银,如福、禄、寿、禧、财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