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上门现金回收十两银元
时下,一些收藏爱好者对金银锭乐此不疲,北京、上海等地的金银锭拍卖也随之活跃起来,金银锭成为钱币收藏市场上的新星,明代“永乐六年银作”五十两银锭更是以156.8万元创下了拍卖纪录。业内人士分析,国内古代金银锭拍卖行情正逐渐启动,随着收藏群体不断扩大,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,而潜力更来自于收藏者对金银锭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。近十年来,金银锭收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,金银藏品中的一个“黑马”品种――古代金银锭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,成交价格屡高。尤其从2006年以来,金银锭的升值幅度加快。前些年只卖四五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涨到了十万多元,若是品相好的价格还能翻番,而的官铸银锭更是涨到了数十万元甚至更高。如2007年中国嘉德(微博)公司秋季拍卖会“古钱、金银锭专场”上,一件明代“永乐六年银作”五十两银锭,铭文详细,制作规范,保存完好,品相佳,拍得156.8万元高价。而在去年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“金银锭”专场上,一件品相上好的元代“兴国路”五十两银锭以310.5万元落槌,一举刷新中国银锭拍卖高成交纪录。可见当前金银锭收藏正逢其时,值得集币爱好者多加关注。
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,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,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,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,受人们触摸、氧化等损伤,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,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,色泽温润。含有黄铜的银色为“七黑八灰九转青,九五成时色还清”,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“七黑八红九带白,九五成时还原色”。
看银锭的重量和听其声音。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,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 同,如唐代一两42克,宋为39克、元为36.6克,明为37克。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,除大家常见的五两、十两、二十五两、伍拾俩的重量外,还有 三十两、四十两的银锭,就是这些银锭中,还有多少钱,多少铢的铭文等。这是由白银作为称量货币的性质所决定的,但大家收藏的重量与当时的标准不符就要警 觉。但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就有了基本统一的规定,通常的是五两、十两和五十两三种银锭,五两以下为碎银,主要限于市场流通,补零等使用。因此目前市场 上出现清代银锭有叁拾两、肆拾两、壹佰两,甚至两佰两以上的大锭,都应该是假锭,泉友们别好奇或认为捡到了出谱锭。据历料记载,我国镇库大锭清代只有湖北 铸有100两的镇库银,目前在什么地方已不知道,而明代500两的镇库银,1900年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抢去,早已不知去向。听银锭的声音主要是防包壳 假锭,对有疑问的银锭,拿另一个银锭敲其锭,若有空心声或破声应是包壳银锭。
十六世纪西方机制银元开始流入中国,后来,国内出现了自制银元。西藏的“乾隆宝藏”是我国早的地方自铸银元。道光年间,福建的漳州及台湾等地,也出现了早期自铸银元漳州军饷和寿星银饼。到了光绪年间,终于由政府采用机器统一铸造“光绪元宝”银元。由于那时银元背面有龙纹图纹,故俗称为“龙洋”。金银锭上大都有印记,“银作”、“陈元昌号”、“恒昌盛记”……在很多传世的银锭上发现类似的文字标记,它们有什么含义呢?据业內人士介绍,银锭官铸还是私铸的区分就在于此。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,官铸的一般上面有县名、银名、银匠的名字,而私铸的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戳,即商号或银号。官铸当然比私铸的银锭具有更高的公信力,二者的收藏价格也相差甚远,官铸往往是私铸的两三倍,甚至更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