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常期收购五十两银锭
清代陕西“西安省 义兴炉院 足纹银”五十两银锭,面有戳记“方”,重1798克。假银锭则不是这样的,在过去,为了降低成本,作假者要么在白银中搀杂铜、铁、铅等金属,这样,使银锭成降低。有的为了蒙骗过关,在铜铁或铅块的外面用白银裹住,并做成银锭形状。这种里面藏铜、铁等金属的伪银锭虽然重量也在1800克以上,但没有真银锭那样的沉重感。古代银锭表面往往能够看到像螺旋一样的丝纹,这种丝纹由外及里,排列有序。除此之外,古代银锭表面往往微凹。如果纯度低的银水在急剧冷却收缩时,是形成不了丝纹的。
银锭(银元宝)的鉴别 银锭是指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一种块状物,就形制而言,银锭可分为几种:船形、条形、饼形,不同形状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,船形的一般称银锭,条形的一般称银铤,饼形的一般称银饼。因为人们常见的是船形的一种,所以习惯上将银铤、银饼和银锭统称为银锭。
时下,一些收藏爱好者对金银锭乐此不疲,北京、上海等地的金银锭拍卖也随之活跃起来,金银锭成为钱币收藏市场上的新星,明代“永乐六年银作”五十两银锭更是以156.8万元创下了拍卖纪录。业内人士分析,国内古代金银锭拍卖行情正逐渐启动,随着收藏群体不断扩大,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,而潜力更来自于收藏者对金银锭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。近十年来,金银锭收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,金银藏品中的一个“黑马”品种――古代金银锭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,成交价格屡高。尤其从2006年以来,金银锭的升值幅度加快。前些年只卖四五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涨到了十万多元,若是品相好的价格还能翻番,而的官铸银锭更是涨到了数十万元甚至更高。如2007年中国嘉德(微博)公司秋季拍卖会“古钱、金银锭专场”上,一件明代“永乐六年银作”五十两银锭,铭文详细,制作规范,保存完好,品相佳,拍得156.8万元高价。而在去年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“金银锭”专场上,一件品相上好的元代“兴国路”五十两银锭以310.5万元落槌,一举刷新中国银锭拍卖高成交纪录。可见当前金银锭收藏正逢其时,值得集币爱好者多加关注。
如云南的“牌坊银锭”,贵州的“锄头银”,锭面边突出如花边的“茶花银”,形如槟榔的1两“槟榔银”、“滴水银”,重量五六钱不等的各种散碎银子“火宰银”、“银片”等等。银锭的颜包括两个方面,一是外在的银锈,一是内在的成。古代银锭的成一般都在95%以上,尤其是宋元时期的银锭,为了检验银锭成,铭文上都记载着行人、库子、秤验银库、监铸官之类的职务。金代的银锭铸造对成、重量更有复验的程序。